被“爆炒”的跨境ETF集體跳水,投資者挑選產品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1月10日尾盤,WIND數據顯示,亞太精選ETF(159687)、標普ETF(159655)、沙特ETF(520830)等高溢價跨境ETF集體跳水。
其中,亞太精選ETF(159687)盤中一度上漲近8%,尾盤收跌5.02%,標普ETF(159655)、沙特ETF(520830)也下跌超3%。目前,上述三隻ETF的溢價率均已回落至10%以內
近日,跨境ETF在場內接連遭遇資金“爆炒”,相關基金公司連續通過發布風險提示公告、停牌等方式提示風險。
南方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國泰基金和嘉實基金紛紛宣布,旗下部分存在高溢價的跨境ETF自2025年1月10日開市起停牌,複牌時間將另行公告。此外,1月10日中午,華夏基金、富國基金、華安基金等公司旗下共10隻高溢價跨境ETF再度發布溢價風險提示公告。
為什麽ETF會出現較高溢價?據介紹,ETF具有兩套價格機製,可在二級市場交易,也可以申購、贖回,申購、贖回所在的一級市場價格由基金公司代理買賣股票的實際價格加權形成,而交易所在的二級市場價格則是由投資者實際用人民幣買賣形成;同一隻ETF在兩個市場經常出現價格不同的情況。ETF的溢折價由二級市場中交易雙方的供求關係影響,當買盤數量遠遠大於賣盤時,二級市場往往容易產生較高溢價。
據媒體報道,市場相關分析人士認為,一般情況下,跨境ETF的交易價格貼近其份額淨值,近幾日出現大幅偏離,反映出市場的非理性投資行為。

投資者挑選ETF時,應關注產品規模、流動性、跟蹤誤差、費率以及折溢價等因素,尤其在產品溢價率較高時要格外關注價格回歸可能帶來的短期額外虧損,高溢價不具有可持續性。在投資跨境ETF時,也要考慮相應地區市場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