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適合吃什麽鹽(用於腹瀉輔助治療的口服補液鹽Ⅲ你知道多少?)
目前新冠感染的病人越來越多,感染者除了發燒、呼吸係統症狀(咳嗽、嗓子疼痛等)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出現腹瀉、嘔吐等消化係統症狀,從而導致除退燒藥、抗感冒藥、止咳化痰藥外,止瀉等消化係統用藥也出現短缺,其中口服補液鹽作為預防和糾正腹瀉脫水的常用藥物也被大家開始搶購囤貨。那麽,你對口服補液鹽到底了解多少?
口服補液鹽散
1、口服補液鹽的研發曆程:
口服補液鹽(Oral Rehydration Salt,縮寫為 ORS)原來是基於霍亂患者腸道丟失電解質較多的特點研製的補充劑,上世紀 70 年代起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用於急性腹瀉導致的輕、中度脫水的電解質補充。但由於鈉濃度和滲透壓普遍偏高,若服用不當則因高鈉有可能出現眼瞼及全身水腫等不良反應,因高滲還有可能損傷腸黏膜。而且臨床應用中發現,原口服補液鹽I、II並不能很好地減少排便量和腹瀉次數,而且,由於口服補液鹽I、Ⅱ溶液滲透壓偏高,還可能導致滲透性腹瀉,特別是嬰兒和2歲以下的兒童。
因而,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2年建議各國對原口服補液鹽配方按低滲原則進行研究調整,並於2006年3月23日正式發文推薦使用新一代配方即口服補液鹽Ⅲ,其特點是低滲,補液又止瀉,能夠安全有效地治療90%以上的各種腹瀉,且具有安全性好,因而,臨床主要用於急性腹瀉治療。
2、新型口服補液鹽Ⅲ與原口服補液鹽I和Ⅱ的區別:
口服補液鹽液滲透壓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原口服補液鹽I和Ⅱ為等滲溶液,在糾正脫水方麵雖然有明顯的效果,但可能有潛在的致高鈉血症的風險,其等滲的結果導致不能很好地減少糞便量、腹瀉次數和腹瀉持續時間。因而新型口服補液鹽Ⅲ配方減少了葡萄糖和鈉的含量,由傳統口服補液鹽的等滲液調整為低滲液,即滲透壓由原方的311 mOsm/L降低到245mOsm/L,在低滲狀態下,腸道對水和無機鹽的吸收比等滲狀態好,不僅避免傳統口服補液鹽I、II導致的腸道高滲性脫水,而且能夠促進水和無機鹽的再吸收,提高補液效果,同時可以減少糞便量、腹瀉次數和腹瀉持續時間,提高腹瀉治療效果,還有效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風險。
3、對於急性腹瀉及時補充液體是關鍵:
口服補液鹽是預防和糾正腹瀉脫水的一種簡單、方便、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法,口服補液不但對急性腹瀉脫水療效顯著,與靜脈注射補液相比,具有使用方便,可減少患者注射不便和機體痛苦,而且不良反應少,服用更安全。《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中明確腹瀉病的治療原則是“預防脫水、治療脫水、繼續進食、合理用藥”,除重度脫水患者外,其他腹瀉病患者首選和必選藥物就是口服補液鹽。
4、口服補液鹽正確使用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為了確保配置溶液濃度和滲透壓的準確性,不建議分成半包或分成其它量配置,而正確做法是將整袋加入250毫升溫水溶解後,分次服用,如24小時未服完,則倒掉不易再使用。
另外,不建議用牛奶、果汁等飲品代替水來配藥,因為牛奶、果汁裏也含有鹽、糖、鉀等成分,口服補液鹽中加入牛奶、果汁後,會使電解質的量發生改變,影響補液效果。另一方麵,用牛奶或果汁配置的口服補液鹽,長時間放置更易滋生細菌等微生物。
5、能否用自製糖鹽水或運動飲料代替口服補液鹽用於腹瀉的治療?
首先要清楚,口服補液鹽Ⅲ對於腹瀉患者不單是補充液體和電解質,最主要是具有止瀉作用,因而對口服補液鹽 Ⅲ 中鹽、糖、鉀的配比和溶液滲透壓都有嚴格的要求,隻有這樣才能快速補充丟失的水分、電解質,縮短腹瀉病程。
而運動飲料中含糖、鈉、鉀等電解質的配比和口服補液鹽 Ⅲ 也不同,這些運動飲料含鈉及糖濃度都普遍偏高,且滲透壓高,因而同樣不適合腹瀉時的補液治療,甚至可能加重腹瀉程度。
當然,對於我們平時輕度的拉肚子後的液體補充,口服一些自製的糖鹽水或運動飲料是可以的,但對於新冠感染後引起的病毒性腹瀉還是建議補充口服補液鹽 Ⅲ,以糾正腹瀉引起的脫水。
總之,由於口服補液鹽Ⅲ可較為方便地糾正腹瀉時脫水和電解質的丟失,因此,對於有脫水症狀和需要補充電解質作為輔助治療的患者都可以使用該品進行治療。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