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購擬IPO企業須把好三道關

 人参与 | 时间:2025-07-05 07:27:25

日前,科創板公司、分別公告了正在籌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曾經擬IPO企業的事項。上市公司並購擬IPO企業的案例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個人認為,上市公司並購擬IPO企業,需要把好三道關。

英集芯的收購標的為輝芒微。輝芒微屬於半導體行業,主要從事高性能模擬信號及數模混合信號集成電路的研發、設計和銷售。輝芒微曾兩度闖關IPO,但最終均铩羽而歸。該公司最初擬登陸科創板,其IPO招股書在2021年12月獲得受理。然而,在2022年1月被抽中現場檢查後便撤回了申請文件。此後,該公司又計劃在創業板掛牌,但在去年1月再度撤回了IPO申請文件。新相微擬收購的愛協生雖未提交IPO申請文件,但已曆經上市輔導與備案,顯然也是為今後的IPO做準備的。

據統計,自去年9月“並購六條”發布至年底,在57單重大資產重組及發行股份收購項目中,標的為擬IPO企業的有16單,占比為28.07%。進入2025年後,這一勢頭得以延續。上市公司熱衷於並購擬IPO企業,原因顯然是多方麵的。

從市場環境來看,從2021年至2024年,新股掛牌數量呈現遞減態勢,2024年甚至隻有百家左右企業掛牌。這從側麵說明,企業上市的難度越來越大。再加上近幾年滬深市場持續疲軟,客觀上並不支持更多企業上市。對於擬上市企業而言,IPO渠道不暢,通過並購實現曲線上市也不失為一種上策。

從政策導向來看,IPO審核從嚴已是大勢所趨,注冊製實行更加包容的上市標準,並不意味著審核會更加寬鬆。IPO從嚴審核,能夠讓某些擬IPO企業知難而退,並另尋出路。此外,“並購六條”的出台,實際上為上市公司並購打開了方便之門。借道並購實現上市,顯然比通過IPO更加便捷。

從上市公司與擬IPO企業本身來看,實現業績持續增長,創造更大發展空間,布局產業鏈上下遊,進一步做大做強,更好地回報股東,是每一家上市公司的基本訴求。通過並購實現“1+1 2”的效應,是所有上市公司所追求的。而對於擬IPO企業來說,IPO之路過程冗長,且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在現有政策支持下,通過並購實現上市的難度也要低得多。

當然,上市公司並購擬IPO企業,至少說明擬IPO企業在業績、成長性、發展空間等方麵是值得肯定的。盡管如此,某些擬IPO企業多次闖關失敗,也說明其存在某些方麵的問題。因此,並購擬IPO企業,需要把好三道關。

一是估值關。在並購重組中,標的資產的溢價率高低備受關注。對於標的方而言,無不希望溢價率越高越好,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然而,過高的溢價率容易引發“三高”並購(高估值、高承諾、高商譽)。一旦業績不達標,巨額計提商譽減值將給上市公司帶來不可承受之重。因此,標的資產估值的合理性至關重要。

二是問題關。擬IPO企業闖關失敗,肯定是有原因的。並購時,標的公司所存在的問題是否已經解決,或者說這些問題是否會對並購後的上市公司產生重大負麵影響,顯然是並購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如果並購後會產生重大負麵影響,標的資產有可能成為上市公司的累贅。這樣的並購,不如不做。

三是標的公司的治理關。標的公司的治理情況同樣至關重要。實踐中,已出現多家上市公司對並購標的失控的現象,嚴重到甚至無法合並財務報表,這樣的情況顯然是不應該發生的。標的公司的治理結構是否健全,“三會”(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運作是否規範,都是需要重點考察的。對於治理結構紊亂、“三會”運作不規範的標的公司,應謹慎對待,必要時予以回避。(作者係財經評論員)

顶: 4411踩: 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