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責險投保熱情升溫。
由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保險團隊與險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董責險市場報告(2025)》(下稱“報告”)顯示,2024年共有475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購買董責險計劃,同比增長34%,在2023年小幅回落的基礎上恢複了快速增長趨勢。
不過,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董責險的覆蓋率依然不高,未來發展空間可謂巨大。據非銀團隊測算,在A股上市公司中,我國董責險若能在2030年達到85%的覆蓋率水平,則2021年至2030年董責險保費共計可收入76.2億元。
隨著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下稱“新公司法”)的施行,以及監管部門對A股上市公司監管執法力度的增強,董監高麵臨的履職責任風險將進一步上升。業內普遍預計,董責險滲透率有望穩步上升,理賠案件也將逐步增多。
A股市場滲透率提升
作為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董責險進入中國市場已有20餘年的時間。但由於此前國內上市公司投保意識普遍不高,董責險一直屬於小眾險種。直到新證券法施行以及、瑞幸咖啡等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事件之後,董責險才開始真正走進公眾視野。
2020年至2022年,上市公司對董責險的購買需求顯著上升,公開披露購買董責險的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184家、303家、401家,同比增幅分別達235%、65%、32%。2023年,隨著市場對證券訴訟風險上升的反應逐步消化,投保董責險的上市公司數量同比下降12%,共354家。
進入2024年,董責險熱度再一次被點燃。據報告統計,過去一年共有475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購買董責險計劃,同比增長34%;其中,有234家上市公司為首次披露。
從滲透率來看,截至2024年底,公告投保董責險的上市公司滲透率(累積投保董責險公司數/當年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3.7%,較2023年提升4.6個百分點。細分到行業來看,目前董責險滲透率已在多個行業中超過20%,房地產業更是高達43%。
“這充分說明董責險的需求動因與企業及其董監所麵臨的訴訟風險高度正相關,尤其是在行業風險加劇的背景下,董責險作為風險管理工具的重要性愈發突出。”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王民律師表示。
當然,數據攀升的背後,也離不開立法“撐腰”。2024年7月,新公司法正式施行,當中提出“公司可以在董事任職期間為董事因執行公司職務承擔的賠償責任投保責任保險”,首次通過立法形式確立了董責險製度。
“新公司法不僅首次在正式立法文件中明確表現出將董責險從上市公司範疇擴展到非公眾公司的立法意向,同時還將董責險的適用對象從獨立董事擴展到全體董事,從中可以看出立法機構日益重視董責險的積極作用,希望可以擴大董責險的適用範圍。”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王民律師表示。
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康欣律師向記者分析稱,新公司法擴大了董監高的責任範圍。從立法層麵看,比如規定董事、高管對第三人的直接賠償責任等,都刺激了對董責險的現實需求。從司法層麵看,新公司法對於董監高賠償責任的規定在司法案例中頻頻被應用,比如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中,包括獨立董事在內的高管賠償責任壓力極大,這讓更多人看到董監高的風險絕非紙麵規定。
把握費率“窪地”時機
由於董責險理賠信息不屬於法定公開信息,相關的公開理賠案例也較少,隻能從各家險企發布的償付能力報告中窺見一斑。
報告梳理發現,2023年董責險共計賠付19起,理賠總金額達3.06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共賠付8起,理賠總金額為1.46億元。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董責險理賠信息可能不僅限於A股董責險賠案,可能還包括險企承保的海外上市公司董責險賠案。
報告進一步指出,目前A股上市公司董責險保單限額選擇以4000萬元至6000萬元為主,其次是8000萬元至1億元,最常見的保單限額為5000萬元與1億元。不考慮部分未在公告中披露有關信息的上市公司,近兩年最低保單限額為500萬元,最高保單限額為7.5億元。
“考慮到A股日益上升的投資者索賠風險,我們建議,A股上市公司應考慮購買不低於1億元保單限額。”王民說。
此外,在費率變化上,自2017年以來,A股董責險簡單平均費率(以公告中保費預算與保額為計算基礎)總體上處於上升趨勢,從2017年四季度的2‰上升到2022年第三季度的9‰。
然而,2023年董責險費率變化發生轉折,呈現出下降趨勢,並一直持續到整個2024年。“截至2024年四季度,董責險簡單平均費率不足5‰。據我們了解,實際平均費率可能更低。”王民認為,這一變化主要是由於市場承保能力快速增長,而理賠報告存在滯後性,導致了費率的下降。
他表示,隨著上市公司麵臨的訴訟風險上升以及更多董責險理賠案例的公開,董責險費率必然會出現上漲。因此,A股上市公司應當抓住當前董責險費率處於“窪地”的時機,盡快完成投保,以便在未來可能的費率上調前,鎖定更為優惠的保險成本。
對於險企,上海市光明律師事務所羅春雷律師也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提升承保能力,擴大市場份額。隨著上市公司對董責險需求的提升,險企需要擴大承保範圍,提高承保限額,以滿足市場需求。
二是優化產品設計,提高產品定製化程度。不同上市公司的風險狀況和需求各不相同,險企需要根據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的董責險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其特殊需求。
三是加強風險管理和控製。董責險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責任保險,其風險較高,險企需要加強風險管理和控製,確保穩健經營。
王民表示,保險人一方麵需要結合中國本土法律環境與保險需求設計保單,提高風險評估能力,注意董責險的費率應與實際風險相匹配,避免不理性競爭;另一方麵需要依法依約履行保單責任,公正合理處理索賠,並做好相關案例教育與宣傳工作。
顶: 21894踩: 722Copyright © 2019 Powered by 同比增長超三成!475家A股上市公司去年購買董責險,敗興而歸網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