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岡作者是——景陽岡的作者是哪個朝代 景陽岡的作者簡介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景陽岡作者是誰,以及景陽岡作者是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景陽岡》選自古典小說?作者是誰?
- 《景陽岡》的作者是誰?
- 景陽岡的作者是哪個朝代 景陽岡的作者簡介
- 景陽岡選自什麽朝代?
- 景陽岡的作者是誰
- 景陽岡這篇課文詳細的寫了什麽?
Q1:《景陽岡》選自古典小說?作者是誰?
《景陽岡》是根據明代著名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
《水滸傳》的成書,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據《東都事略ⷤ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又據《宋史ⷥ짴》:“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宋史ⷥ夜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钜舟十餘,載擄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誌,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此外,李□的《十朝綱要》,宋代陳均《九朝編年備要》和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也都有類似的記載。還有的記載說宋江投降後曾參加過征方臘之役。從這些記載裏,可以知道這支起義軍,人數不多(但也決不止36人),戰鬥力很強,在群眾中甚有影響,曾經給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脅。宋江等起義的年代大約在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前後三年多。
宋代說書伎藝興盛,民間流傳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說書人采來作為創作話本的素材,南宋羅燁《醉翁談錄》記有小說篇目《青麵獸》、《花和尚》和《武行者》,這當是說的楊誌、魯智深、武鬆的故事,此外,《石頭孫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滸故事。這是有關《水滸傳》話本的最早記載。南宋末有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讚並序》,序裏說:“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並說在龔開之前有畫院待詔李嵩,曾畫過宋江等人像。但龔開的讚並未說故事內容。現在看到的最早寫水滸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遺事》(見《宣和遺事》),它或出於元人,或為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認為它是說書藝人的底本。它所記水滸故事梗概,從楊誌賣刀殺人起,經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直到受招安平方臘止,順序和現在的《水滸傳》基本一致。這時的水滸故事已由許多分散獨立的單篇,發展為係統連貫的整體。元代雜劇盛行,有大量的水滸戲出現,元雜劇和《大宋宣和遺事》所記水滸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義地點不同,雜劇說的是梁山泊,《遺事》說的是太行山;雜劇中已有“一百八個頭領”之語,《遺事》隻提到了36將的綽號姓名;《遺事》中寫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雜劇中李逵是第13頭領,燕青是第15頭領。凡此種種,可見在《水滸傳》成書以前,水滸故事在流傳中內容細節上頗有異同。這或者同在不同地區流傳也有關係。施耐庵正是把這些在不同地區流傳的故事,匯集起來,經過選擇、加工、再創作,才寫成這部優秀的古典名著《水滸傳》。《水滸傳》的故事最初起源於北宋宣和年間,從南宋開始就成為了民間口頭文學的主要題材。目前流傳下來的根據說書人編成的話本中就有“青麵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元朝初年,出現了話本《大宋宣和遺事》,描述了晁蓋、吳加亮(吳用)等36人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滸傳》的故事梗概。元朝,元雜劇中還出現了一些水滸故事劇本。
【作者簡介】
[編輯本段]
施耐庵(1296~1371)名子安(一說名耳),又名肇瑞,字彥端,號耐庵。
籍貫:江蘇興化人。
身份: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水滸傳》原名《蕩寇誌》在當時為禁書,後被人改名為現在的《水滸傳》。
生平: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誌》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一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一篇。據這些材料分析: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後代,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其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與魯、劉相別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曲,抒發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跡天涯,漫遊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鄆城縣教諭劉善本友善,後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隨後還舊白駒,隱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滸傳》寄托心意,又與弟子羅貫中撰《三國誌演義》、《三遂平妖傳》等說部。他還精於詩曲,但流傳極少。除套曲《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征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就地高葬,享年75歲。耐庵歿後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書誌》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也有人認為是同弟子羅貫中合著或者有羅貫中續寫。
施耐庵的其他著作據傳還有《誌餘》《隋唐誌傳》《三遂平妖傳》等小說作品,甚至有人說他還參與了《三國演義》的編撰,這些都是其墓誌銘上所言。究竟是否真實可信,都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研究。
【小說版本】
[編輯本段]
簡本
簡本包括了受招安,征遼,征田虎、王慶,打方臘以及宋江被毒死的全部情節。之所以稱為簡本,主要是文字比較簡單,細節描寫少。已發現的簡本有:一百十五回本、一百十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
繁本
繁本寫得比較細致,也是流傳最廣的。但主要改寫增添的部分都是在招安之後的情節。
一百回本
在宋江受招安後,又有“征遼”,征方臘等情節。
一百二十回本
明萬曆末楊定在一百回本的基礎上又插入了征田虎、王慶等情節,合成一百二十回本。
七十回本
清朝金聖歎進行刪改,腰斬一百回本招安以及之後的事,以原書第七十一回盧俊義的夢作為結尾,再將第一回作為楔子,此為七十回本。
一般認為隻有百回本可能是《水滸》故事成型定書的最早本子,也最接近傳說故事的版本。現知和現存《水滸傳》較早刻本都係明刊本。正德、嘉靖間人李開先《詞謔》記有20冊本的《水滸傳》,有的研究者認為“二十冊”即“二十卷”。一般認為,嘉靖時郭勳刊刻的武定板《水滸傳》比較接近於原本,但郭勳原刊本已無存,有的研究者認為今殘存 5回的嘉靖刊本《忠義水滸傳》即郭本,並且由此認為郭本是20卷本。明嘉靖年間高儒《百川書誌》所錄《忠義水滸傳》為100卷,今天所能見的比較早而又比較完整的100回本是天都外臣序本,序文撰於萬曆己醜(1589年)。天都外臣序本從郭本出,不過分卷不同,郭本是20卷100回,天都外臣序本是100卷,100回。這個本子於排座次之後緊接受招安、征遼、平方臘,而無平田虎、王慶故事。萬曆年間又出現了楊定見的120回本,主要是根據100回本,又插增平田虎、平王慶的故事(文字和繁本不同,或是吸收簡本而加以潤色)。明末金聖歎(見金人瑞)刪去了排座次以後的部分,添了個盧俊義的噩夢作為結尾,夢中一百單八人全部被殺。又把原來的第一回改為楔子,作成70回本。這個本子,入清以來最為流行。今存較早的簡本有明刊《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慶忠義水滸全傳》和明刊《忠義水滸誌傳評林》,惟都為殘本。清刊本10卷 115回《忠義水滸傳》是今存比較齊全的簡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陸續整理出版過70回本及120回本、100回本等繁本,並影印過100回本,及排印過幾種繁本。還影印過簡本《水滸誌傳評林》。
譯本
英文版通常將《水滸傳》翻譯成Water Margin或Outlaws of the Marsh。眾多譯本中,最早的當屬賽珍珠女士在1920年代中後期翻譯的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內皆兄弟)。書名出自《論語》“四海之內,皆兄弟也”。1933年出版,是《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當時在美國頗為暢銷。迄今為止《水滸傳》被認為比較好的英文版本,應該是中國籍的美國猶太裔學者沙博理先生(Sidney Shapiro)在文革期間受命譯的一百回版的"Outlaws of the Marsh"(水泊好漢)。其譯本,被認為更忠實於原著,且很貼切地反應了原文的神韻,符合翻譯的“信,達,雅”的原則。法語版則將其直譯為Au bord de l'eau。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搞笑的翻譯,居然是《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在山上的故事》,智取生辰綱則節譯為《強盜設置的圈套》。日文版的《水滸傳》的版本非常之多,甚至被改編和演繹成了許多漫畫,電影,電視作品。
【思想內容】
[編輯本段]
《水滸傳》以它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麵。《水滸傳》的社會意義首先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作品開頭寫了一個一向被人厭棄的破落戶子弟高俅,靠踢球被端王看中,後來這位端王作了皇帝(徽宗),高俅一直被提拔到殿帥府太尉,而這位皇帝也不過是個專會串瓦走舍的浮浪紈絝兒。他的親信大臣還有蔡京、童貫和楊戩等,他們構成了一個最高統治集團,蔡、高等人以他們的親屬門客為黨羽心腹,如梁世傑、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之流,在他們的下麵,則是一些貪官汙吏、土豪惡霸,從上到下,狼狽為奸,殘害忠良,欺壓良善,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形成了一個統治網。《水滸傳》在揭露這些貪官汙吏、土豪惡霸如何欺壓人民的罪行時,首先敘述了高俅迫害王進的故事,因為王進的父親早年比武時,一棒打翻了高俅,高俅任殿帥府太尉後,到任的第一天就官報私仇,無端責罰王進,害得王進連夜奉母逃走。作者還寫了高俅為了讓兒子霸占林衝的妻子,千方百計謀害林衝。高俅作為那個統治集團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身上體現了凶殘、陰險的權臣特點,也體現了封建統治階級的醜惡和腐朽的本質。此外,《水滸傳》中還寫了地主惡霸的種種作惡行為,如鄭屠霸占金翠蓮,西門慶害死武大郎,毛太公勾結官府構陷獵戶解珍、解寶。
Q2:《景陽岡》的作者是誰?
文章是摘自《水滸傳》,作者自然是施耐庵:)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二回: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鬆打虎
Q3:景陽岡的作者是哪個朝代 景陽岡的作者簡介
1、《景陽岡》的作者是明代施耐庵。
2、施耐庵簡介: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本名彥端,漢族,祖籍是泰州海陵縣或蘇州吳縣閶門(今江蘇蘇州)。博古通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等,一切技術無不精通,35歲曾中進士,後棄官歸裏,閉門著述,與門下弟子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作,搜集整理關於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寫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施耐庵於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浙江錢塘縣尹。施耐庵故裏江蘇興化新垛鄉施家橋村有墓園、紀念館,有《施氏家薄譜》存世。
Q4:景陽岡選自什麽朝代?
景陽岡選自中國古典命著水滸傳,作者施耐庵,這部名著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施耐庵(約1296~1370)
中國元末明初作家。
Q5:景陽岡的作者是誰
施耐庵。
施耐庵(約1296~1370)
中國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說名耳。興化(今江蘇興化縣)人,原籍蘇州。相傳施耐庵是《水滸傳》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書誌》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
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江蘇興化地區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和《興化縣續誌》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據這些材料分析,施於元明宗至順二年(1331)中進士,曾官錢塘二年,因與當權者不和,棄職還鄉,回到蘇州寫作《水滸傳》,追溯舊聞,閉門著述,悒悒不得行其誌。還有的傳說他此時與元末農民起義將領張士誠有過聯係
Q6:景陽岡這篇課文詳細的寫了什麽?
《景陽岡》講的是武鬆進店飲酒,不聽店家勸告,連喝18碗出門倒,然後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突然,他遇見了一隻老虎,武鬆掄起哨棒,與老虎殊死搏鬥,最終保住了性命,殺死了老虎的故事。
景陽岡主要內容
《景陽岡》作者簡介
《景陽岡》的作者是施耐庵,名子安,本名彥端,今江蘇興化人,是中國元末明初作家。他35歲曾中進士,後棄官歸裏,閉門著書,與門下弟子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作,搜集整理關於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寫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景陽岡主要內容
《景陽岡》作品簡介
《景陽岡》通過對高俅等剝削者、壓迫者的描繪,展現了封建社會的百醜圖,揭示了階級壓迫是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這一真理。但是由於梁山好漢們大多數都存在嚴重的封建思想,導致最後起義失敗。《水滸傳》成功地塑造了林衝、李逵、武鬆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鮮明。
《景陽岡》內容
武鬆來到景陽岡腳下,準備進店飲酒。上岡後不聽店家勸告,連喝18碗出門倒。武鬆走了一會兒之後,酒力發作,踉踉蹌蹌。突然,他遇見了一隻老虎,武鬆掄起哨棒,與老虎殊死搏鬥,最終保住了性命,殺死了老虎。
關於景陽岡作者是誰和景陽岡作者是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景陽岡作者是誰的詳細內容...